鼠標誕生30周年歷程回顧:將面臨觸摸屏挑戰(zhàn)
北京時間4月28日上午消息,國外媒體周三撰文回顧了鼠標誕生30年來的歷程,其中,互聯(lián)網(wǎng)的發(fā)展是鼠標依舊保持年輕的主要原因。但隨著觸摸屏以及手勢控制的發(fā)展,鼠標面臨著新一輪的挑戰(zhàn)。
自1971年以來,計算機芯片處理功能已經(jīng)增強了幾百萬倍,顯示器也已具備顯示幾十萬種新顏色的能力,而鼠標卻始終如一。
30年前的4月27日,施樂推出了第一臺配有鼠標和視窗操作界面的商用電腦系統(tǒng);到現(xiàn)在,鼠標仍是電腦的主要配件。盡管有許多人宣稱iphone那樣的觸摸屏將會終結(jié)鼠標時代,但現(xiàn)在看來,鼠標還將會陪伴我們走很遠。
不幸的是,最近電腦操作的變化為人們帶來了與電腦互動的全新方式。微軟的Kinect和蘋果的ipad都指明了一個界面操作更加新穎、更加多樣化的時代。但由于鼠標擁有革命性、簡單的設計風格,功能多樣化等特點,使其歷經(jīng)30年而不衰。對于鼠標將死的報道不免有些言過其實。
紐約大學媒體研究實驗室教授肯·珀林(Ken Perlin)表示,“鼠標是革命性的產(chǎn)品,它的受眾群不是專家而是初學者,因而擴大了“誰使用計算機”的理念。鼠標易學易用,而且充分體現(xiàn)了人體工程學,用戶視線不用離開屏幕就可以使用鼠標,這些特點也是其保持長盛不衰的原因。”
鼠標所創(chuàng)造的世界
如果不將鼠標放在其推動計算機革命的背景下,人們很難理解鼠標的成功以及其長久生命力的原因。在鼠標誕生之前,人們通過插入抽象的穿孔卡或者極易混淆的邏輯代碼操作電腦。而鼠標將電腦變?yōu)橐环N可視化設備,從而將計算機帶入了“所見即所得”的可視、直接時代,這令人們感到舒適無比。
加州大學艾文分校計算機普及與交互實驗室負責人唐納德·帕特森(Donald Patterson)表示,“鼠標是圖形用戶界面建立發(fā)展的關鍵。鼠標能使用戶長時間頂著屏幕,而且它價格便宜,不容易引起用戶胳膊和手指疲勞。”
在鼠標面世的前15年里,它與視窗用戶界面的緊密聯(lián)系由施樂建立,隨后被蘋果推廣,最終由微軟所鞏固。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,在計算機功能日益強大并可支持鼠標替代物時,互聯(lián)網(wǎng)賜予了鼠標新的生命。
科技公司Oblong Industries首席科學家兼電影“鋼鐵俠”科學顧問的約翰·恩德可夫勒(John Underkoffler)表示,“互聯(lián)網(wǎng)使人們對于科技的注意力,特別是在圖形界面領域,來了個90度大轉(zhuǎn)彎。在這種情況下,每個人都忘記了現(xiàn)在該是更新用戶界面和新輸入設備的時候了。”
在接下來的10年里,鼠標擋住眾多高科技產(chǎn)品的進攻,原因是其很好適應了數(shù)字時代,而且計算機科學家也開始設計適合鼠標的產(chǎn)品。
有活力也有挑戰(zhàn)
盡管鼠標很實用,但風頭不能永遠蓋在競爭者之上。智能手機、平板電腦以及數(shù)字自動化系統(tǒng)已將計算機帶入鼠標不能企及的時代。隨著臺式機的衰落,用戶也已轉(zhuǎn)投到觸摸屏、語音激活和手勢控制上。
微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比爾·布克斯頓(Bill Buxton)表示,“對于臺式機來說,鼠標是最好的選擇;但是對于筆記本,移動設備來說,鼠標就顯得不那么合適了。但在其適合的領域,鼠標還有立足的空間,而且還會興盛。就像電影院取代不了劇院一樣,觸摸屏在某些領域無法代替鼠標。”
對于鼠標的使用不會驟然停止,它仍然保持著活力。在這個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,甚至最新的高科技產(chǎn)品都會在數(shù)周內(nèi)被淘汰,而鼠標在過去的30年內(nèi)保持不變,實屬不易。盡管鼠標自身有局限,但其長盛的生命周期贏得了人們的尊敬,甚至致力于設計鼠標替代品的科學家也佩服它。(熠彤)
本新聞寶威科技援引新浪科技,在此致謝